2024年11月23日
微信

特稿|从讲台牧养到小组牧养:一95后传道人带领家乡农村教会牧养转型探索之路

作者: 李世光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10月02日 08:26 |

L弟兄是一位95年基层教会传道人,海外等一些神学院毕业后,他回到自己的家乡——在华东某地一所乡村教会全职服事。

说起自己的负担,L弟兄他希望扎根这里七年,用七年的时间帮助这个乡村教会转型成小组牧养的教会,“耶稣当年用了3年半培养门徒,我没有耶稣的水平,所以我想用2倍的时间来在这里做小组培养主的门徒。“

转型小组牧养

在以前,L弟兄服事的这所教会也和中国其他的许多教会一样,牧师在讲台上面讲道,信徒在讲台下面听道。听完了讲道以后,聚会也就结束了,信徒们就陆陆续续地回家,开始自己的生活,直到下一次聚会的到来,如此周而复始,并且已经持续多年,在信徒当中早就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。

在这样的状况下,L弟兄读完神学以后,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,来到这所乡村教会服事,面对传统的讲台牧养,L弟兄说“不行”。

L弟兄坚定地认为,小组是从圣经中而来的,所以,“不仅是我们教会,而且所有的教会都应该通过小组的方式来做。”其实,许多教会尤其是农村教会很少有小组的概念,为什么L弟兄决定要这样来走呢?

L弟兄说,在农村教会,很多信徒认为教会是传道人的事情,作为平信徒只需要聚聚会就可以了,这样就挺好。但是L弟兄却不这么认为,他认为教会需要要往小组牧养方向转型,小组是一个牧养系统,而不仅仅只是聚会。只是简单地聚聚会这是远远不够的。

同时,L弟兄也分享说,他也看到,现在很多教会都开始做小组了,但是在他看来,其实很多的小组都是跟风,更有很多教会做小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,没有其他的办法,因此不得不通过小组来维持牧养。

编制小组牧养教材

L弟兄学习过很多小组方面的课程,接触过至少十多套不同的小组培训的课程。他认为上帝对教会的大使命是一样的,但是具体到每个教会来说,具体情况并不一样,“就像鞋子一样,有大小码号。对别的教会适合的未必就适合我们自己的教会。”

L弟兄早在6、7年前刚开始读神学的时候,就有带领教会往小组牧养方向转变的感动和念头。因此,从那个时候开始,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亲自编写一套小组牧养教材。最终,在花费了6、7年的时间,还有无数的精力之后,这套小组牧养教材终于做好了。编写教材的时候,L弟兄参考了许多别人的研究成果,用L弟兄自己的话来说,”课程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,参考了一些,然后我整理的,起码参考了50本书。”除了阅读和参考他人的著作以外,L弟兄更是会抓住机会,当有牧师和传道人到神学院拜访交流的时候,L弟兄会抓住一切机会向对方请教关于小组牧养方面的问题,没有机会那就努力地创造机会,比如跟对方一起散步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L弟兄学习到了许多无法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。

现在,教材有了,然而如何实施才是最大的难题所在。

培训小组组长

L弟兄认为,一个健康的小组应该是从上往下的,但是他发现国内的很多的小组是从下往上的,越往下负担越重。在国外的很多教会里面,会有教牧核心团队,然后区长等等,最后才是基层教牧人员。然而在国内,除了主任牧师之外,常常就只有小组长了。这样的畸形情况就导致了很多的小组长们他们的压力非常大,小组长来牧养信徒,但是小组长自身常常却无法得到牧养。L弟兄认为小组长得到牧养是非常重要的,只有小组长得到很好的牧养之后,他们才能够很好的牧养自己小组的信徒。

对此,L弟兄感慨地说,他曾经去过一家主内机构,那个机构里面,让他很触动的地方就是他看到很多人都有为传福音而受苦的心志,他们的使命感非常强,很重视呼召,让他非常感动。但是在他看来,那家机构最大的问题是传道人后期的牧养没有跟上,因此显得有些”拔苗助长“的意思。最后的成才率也不高,最终能够留下来的人只有大概十之二三左右。

因此,L弟兄认为,在教会里面建立一只强大的教牧团队非常重要。牧师就专门考虑牧养就可以了,不需要在行政方面和其他方面分心;行政的同工很好的负责好教会的行政工作,事工由专门的事工部来做。很多人形成一个强大的教牧团队,在这个团队里面,每个人各尽其职,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,术业有专攻,不需要什么都做。”但是遗憾的是国内的教会其实基本都是一个人什么都做“,L弟兄如此说。

L弟兄认为,好的教会都应该建立强大的教牧团队,全职传道人的数量应该有很多。而现实是,国内教会的牧师和小组长,几乎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做。这些在国内想要实施的话是比较难的,受到很多现实情况的限制和约束,比如很多教会也养不起很多的全职传道人。但是事无绝对,我家附近一个教会,只有70个人左右,但是全职传道人却有3,4个。”

在L弟兄的带领下,教会开始往小组牧养模式转型。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小组长,L弟兄说,”刚开始的时候有20个人参加小组长培训,然后有一些人打了退堂鼓,最后还有15个人留了下来。现在有3个人开始兴起来了,一个弟兄两个姊妹。”

然而,在L弟兄的想法当中,转型才刚刚开始——长远来说,一个教会,要有不同的小组,慕道友小组、门训小组、门徒小组、基要班小组等等,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